
2019年以来,全球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我国经济增长也承受一定的下行压力。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全年GDP同比增速下降至6.1%。受非洲猪瘟疫情及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CPI同比增速结构分化;由于基数效应和大宗商品价格低迷,PPI同比增速下降;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反复,制造业PMI指数低位运行。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在货币市场,央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
债券市场收益率全年震荡中下行。2019年,影响债券市场收益率最直接的因素无疑是中美贸易摩擦和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带来的CPI上行。前者给经济增长带来持续的压力,避险情绪升温,是债券收益率下行的主导因素。后者则给债券收益率施加了通胀补偿的因素。但是,为应对经济下行的压力,央行货币政策并未受CPI上升的制约,而多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在流动性效应的驱动下,债券收益率出现了明显下行。
2019年,我国债券市场发行规模45.19万亿元,存量规模97.11万亿元,发行额和债券余额均出现明显增长,并且我国债券市场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在债券发行中,同业存单因监管趋严和市场流动性充足,发行速度放缓;受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补充资本金的需求提高,金融债发行提速;地方政府债在年初提前发行,三季度末已基本完成全年新增限额目标。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发生。2019年债券市场新增违约金额1252.69亿元,继2018年出现违约高峰后再次刷新记录,主要源于破产重整企业数量的增加。在新增违约中,民营企业仍是违约主角,国有企业违约增多;违约行业以工业为主,房地产行业违约增多;违约债券主体评级以AA及以上为主,AAA等级违约主体增多。违约债券后续处置出现新变化,债务展期、撤销回售、场外兑付增多。
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开放的步伐逐渐加快。2019年9月,全面取消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额度限制;投资渠道多样化,外资不断加大投资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继彭博之后,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中的摩根大通也宣布纳入中国债券。伴随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的壮大和体制机制的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也将再上台阶,更多的国际债券指数将纳入人民币债券。
2019年12底,湖北武汉开始出现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当前,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发酵,对我国的消费和生产活动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使原本处于下行趋势的经济面临更大压力。为尽量减少此次肺炎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政府已经采取了多种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措施,但鉴于经济和信心的脆弱性,加强逆周期调节力度,减税降费、扩大财政支出,降准降息以减少社会融资成本,仍是必要的。
展望2020,经济增速将进一步下探;国内外利率下降预期,将引导债券收益率下行;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债券市场的发行将保持继续增长;一些企业会加速出清,债券市场的违约仍将是常态,这将加速债券市场的分化。
……
本报告全部内容详见附件。
http://www.nifd.cn/Uploads/SeriesReport/39cbc71d-1aea-4414-bf81-e271b283c97a.pdf